關於History of DR Congo
剛果民主共和國歷史
在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住區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時代,距今約 9 萬年前。第一個真正的國家,如剛果、倫達、盧巴和庫巴,從 14 世紀開始出現在赤道森林以南的大草原上。
14 世紀至 19 世紀初,剛果王國控制了西非和中非的大部分地區,包括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西部地區。在鼎盛時期,它有多達 50 萬人口,其首都被稱為姆班扎剛果(馬塔迪南部,位於現代安哥拉)。 15世紀末,葡萄牙水手抵達剛果王國,剛果王國迎來了一段繁榮和鞏固的時期,國王的權力建立在葡萄牙貿易的基礎上。國王阿方索一世(1506-1543 年)響應葡萄牙對奴隸的要求,對鄰近地區進行了突襲。他去世後,王國陷入了深刻的危機。
大西洋奴隸貿易發生於大約1500年至1850年,目標是整個非洲西海岸,但剛果河口周圍地區遭受的奴役最為嚴重。在一條長約 400 公里(250 英里)的海岸線上,約 400 萬人被奴役,並被送往大西洋彼岸的巴西、美國和加勒比地區的甘蔗種植園。從1780年開始,美國對奴隸的需求增加,導致更多的人被奴役。到 1780 年,每年有超過 15,000 人從剛果北部的盧安戈海岸被運出。
1870 年,探險家亨利·莫頓·史丹利抵達並探索了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比利時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殖民始於 1885 年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建立並統治剛果自由邦。然而,對如此大面積的事實上的控制卻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實現。許多前哨基地的建立是為了將國家的權力擴展到如此廣闊的領土。 1885年,公共部隊成立,這是一支由白人軍官和黑人士兵組成的殖民軍隊。 1886年,利奧波德任命卡米爾·詹森為第一任比利時駐剛果總督。 19 世紀末,多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傳教士來到這裡,意圖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馬塔迪和史丹利普爾之間的鐵路建於 1890 年代。有關橡膠種植園中普遍存在的謀殺、酷刑和其他虐待行為的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和比利時的憤怒,比利時政府從利奧波德二世手中移交了對該地區的控制權,並於1908 年建立了比屬剛果。
動盪之後,比利時於 1960 年 6 月承認剛果獨立。然而,剛果仍然不穩定,導致剛果危機,加丹加和南開賽地區政府試圖在比利時的支持下獲得獨立。作為冷戰的一部分,帕特里斯·盧蒙巴總理試圖在蘇聯的幫助下鎮壓分裂國家,導緻美國支持約瑟夫·蒙博托上校於1960 年9 月領導的政變。盧蒙巴被移交給加丹加政府,並於1960 年被處決。1961 年 1 月。分離主義運動後來被剛果政府擊敗,蘇聯支持的辛巴叛軍也被擊敗。 1965年剛果危機結束後,約瑟夫·卡薩武布被廢黜,蒙博托奪取了國家的全部權力,後來更名為扎伊爾。他試圖將國家非洲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蒙博托·塞塞·塞科·庫庫·恩本杜·瓦·扎·班加,並要求非洲公民將西方名字改為傳統的非洲名字。蒙博托試圖鎮壓任何反對他統治的人,他在整個 20 世紀 80 年代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然而,隨著1990年代政權的削弱,蒙博託被迫同意與反對黨分享權力。蒙博托仍然擔任國家元首,並承諾在未來兩年內舉行選舉,但選舉從未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