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History of Ukraine
擁有英語和烏克蘭語 (Українська) 語言
(英語)
在 1917 年俄國革命之後發生了一段混亂的戰爭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哈布斯堡王朝解體後,前加利西亞王國和洛多梅里亞同時發生了戰爭。部分承認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從自己的1917-1921 年的內戰。蘇烏戰爭(1917-1921)緊隨其後,布爾什維克紅軍在 1919 年底建立了控制權。 [10]在基輔擊敗國民政府的烏克蘭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該共和國於 1922 年 12 月 30 日成為蘇聯的創始共和國之一。最初蘇聯對烏克蘭語和烏克蘭文化的政策使烏克蘭語成為行政和學校的官方語言。 1930 年代的政策轉向俄羅斯化。 1932 年和 1933 年,烏克蘭有數百萬人,主要是農民,在一場被稱為大饑荒的毀滅性飢荒中餓死。據估計,在此期間蘇聯有 6 至 800 萬人死於飢餓,其中 4 至 500 萬人是烏克蘭人。 1938年,尼基塔·赫魯曉夫被任命為烏克蘭共產黨主席。
1939年9月蘇聯和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版圖向西擴張。軸心國軍隊從 1941 年到 1944 年佔領了烏克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烏克蘭起義軍為烏克蘭獨立而與德國和蘇聯作戰。 1953年,俄羅斯人尼基塔·赫魯曉夫繼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使烏克蘭得以復興,1954年,隨著克里米亞從俄羅斯移交,共和國向南擴張。儘管如此,對詩人、歷史學家和其他知識分子的政治鎮壓仍在繼續,就像在蘇聯所有其他地區一樣。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再次獨立。這開始了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烏克蘭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衰退。然而,隨後經濟經歷了 GDP 增長的高速增長,直到經濟在大衰退期間暴跌。
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始於 2013 年 11 月 21 日,當時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暫停了執行與歐盟結盟協議的準備工作,轉而選擇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這一決定導致了歐洲民主運動的抗議,後來又引發了尊嚴革命。亞努科維奇於 2014 年 2 月被烏克蘭議會彈劾。2 月 20 日,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俄烏戰爭開始。不久之後,親俄羅斯的騷亂籠罩了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俄語地區,亞努科維奇從那裡得到了他的大部分支持。 2014 年 3 月 18 日,俄羅斯烏克蘭自治區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決,克里米亞事實上被俄羅斯吞併。頓巴斯戰爭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開始,涉及親烏克蘭和親俄羅斯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僱傭兵。戰爭一直停滯到 2022 年 2 月 24 日,當時俄羅斯對該國大部分地區發動了大規模入侵。
(Українська)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 історія земель сучасної України, українського народу та інших національностей, що проживають на тери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від доісторичних часів до сьогодення.
注意:
此應用程序是為教育和研究目的而開發的,具有合理使用法,適用於創作共用許可,並且不違反關於在具有復制內容的屏幕上投放的 Google 廣告的政策。合理使用是一項原則法,允許有限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而無需出於教育和研究目的,必須首先獲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